为认真贯彻教育部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》和教育部等十部门《全面推进“大思政课”建设的工作方案》,深化课程思政工作体系、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创新,持续深入抓典型、树标杆、推经验,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,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,省教育厅启动辽宁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、标杆院系和典型案例遴选工作。现将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。
一、申报条件
(一)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申报条件
辽宁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应满足以下条件(评审指标体系详见附件1):
1.组织管理规范有序。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工作,顶层统筹设计完善,具有完备的课程思政工作与管理机制,出台指导全校课程思政建设方案,在政策、经费和条件等方面保障有力。
2.专业与课程建设扎实推进。立德树人,人才培养目标明确,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,形成协同效应。
3.教学改革成果突出。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、专题教研教改活动,形成了一批可推广的典型经验,产出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。
4.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。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,定期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,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。
5.课程思政特色与示范作用突出。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特色亮点,并在全市或全国范围内示范推广。
(二)课程思政建设标杆院系申报条件
申报课程思政建设标杆院系需满足下列类别至少两项(原则上马克思主义学院不参加课程思政标杆院系评选):
1.获批省级及以上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(我校已获批辽宁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,中心成员所在学院详见附件9)。
2.省级及以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。
3.省级及以上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。
同时应满足以下条件(评审指标体系详见附件2):
1.组织管理到位。学院(或系)具有完备的课程思政工作与管理机制,出台指导全院(或系)课程思政建设方案,在政策、经费和条件等方面保障有力。
2.专业与课程建设卓有成效。学院(或系)专业定位明确,服务面向清晰,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,思政课教师与学院(或系)结对,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,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、各环节。学院(或系)分类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,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,形成协同效应。严格落实马工程教材统一使用规定,使用率达到100%。
3.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丰硕。学院(或系)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专题教研教改,形成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做法经验和高质量研究成果。
4.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。学院(或系)坚持党建引领,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,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,定期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,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。
5.课程思政特色与示范作用明显。申报学院(或系)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亮点,形成特有的经验,并在全校甚至全省范围内示范推广。
(三)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遴选申报条件
辽宁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应满足以下条件(评审指标体系详见附件3):
1.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包括专业层面课程思政案例和课程思政优秀课程(课程群)案例,以课程思政优秀课程案例为主。
2.专业层面案例应以专业为载体,从专业整体出发实施体系化、全要素的思政教育。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,通过专业内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协同,将专业所要求的核心价值融通到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,取得明显成效。
3.课程(课程群)案例(不包含思政课程)的申报课程(课程群)应纳入人才培养方案,于2025年7月底前经过至少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与完善。结合不同课程(课程群)特点,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,有机融入课程(课程群)教学,取得明显成效。课程(课程群)主讲教师及团队政治立场坚定,师德师风良好,鼓励高水平专家学者牵头申报课程思政优秀课程案例。
4.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要坚持原创性,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。一旦发现有抄袭等违规行为一票否决,取消参选资格并按规定对推荐单位和有关人员作出相应处理。
(四)推荐限额
1.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。普通本科高校均可申报。
2.课程思政建设标杆院系。普通本科高校每校可推荐1个。
3.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。分专业和课程层面两种类型案例,由各高校统筹择优推荐,我校具有辽宁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,可推荐总额是3个,类型不限。
二、材料报送
请相关单位于2025年8月28日11:00前将《辽宁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》(附件8,盖章pdf版、excel电子版)、《辽宁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标杆院系申报书》(附件6)、《辽宁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申报书》(附件7)及支撑材料(格式:doc、docx、pdf、mp4)电子版发送邮箱jiaoxuejianshe@dufe.edu.cn。
附件:
附件1:辽宁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评审指标体系.docx
附件2:辽宁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标杆院系评审指标体系.docx
附件3:辽宁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评审指标体系.docx